女性的盆底肌肉和筋膜就好像一张弹力十足的吊床,支撑着子宫,阴道,膀胱和直肠等盆腔器官保持在正常位置,而一旦当弹力受损,吊床必须塌陷,再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就会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或直肠膨出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本图片摘自网络
盆底原本是一个低调而又安静的“富二代”,静静的躺在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的下面,呵护着它们不会从阴道掉下来,原本只需要托起一个“梨”的重量,有了宝宝以后,子宫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使得盆底要托起一个“大西瓜的重量”,步入了“负二代”的行列。长期的重力牵拉,使得我们的盆底肌肉韧带会变得松弛,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盆底正常功能受损。
我们知道,足月胎儿阴道分娩时,宝宝的头部直径平均在9.3cm左右,大的甚至要达到10.0cm,这就意味着分娩时我们的女性阴道要扩张至少9.3cm以上,然而正常阴道直径只有2.5cm左右,分娩时主要受力点为肛提肌,因此,分娩时肛提肌达到最大拉伸程度的%,是其他骨骼肌的3.26倍。他就像一只过度拉伸的皮筋,失去原有的弹性,还有长期的压迫容易导致肛提肌水肿,从而使得肛提肌功能受损,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腹压增加—(胖肚子)型肥胖、长期咳嗽等
据相关文献报道,长期肥胖(尤其是胖肚子型)以及长期咳嗽的病人出现漏尿的概率比较大,这是因为,长期增加的腹压,会传递到负责控尿控便的盆底肌上。使得盆底肌变得松弛,而松弛的盆底不足以维持足够的尿道阻力,一旦腹压增加,就会诱发不自主排尿。打个形象的比方,腹压把尿液“挤”了出来。
年龄—盆底求您慢慢走
据国外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成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为20%~40%,而65岁以上的成年女性中50%以上会有不同形式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文献报道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30.9%.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患病率明显增加,60岁以上的女性每增加10岁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约40%,80岁以上女性患该疾病的概率高达70%,是老年女性的高发病、多发病。
所以,你会发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特别偏爱产后女性和中老年女性,尤其是小肚子胖胖的产后女性和中老年女性。虽然我们知道了这些危险因素,但我们该如何去避免它(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呢?
答案很简单:早发现,早治疗。
黄金期:产后42天-6个月
理想期:产后6个月-1年半
有效期:产后1年半及以上
——本期特邀医师——
王鹏
住院医师
擅长:擅长治疗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病变、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先兆流产等妇科疾病及药流、人流、大月份引产、宫颈锥切术、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等妇科手术,可提供产科相关咨询。
坐诊时间:周二上午(抚生);周五下午、周日上午(总院)
我院妇科盆底治疗—中西医双管齐下
全新一代的盆底治疗仪—现代研究显示: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于盆底肌肉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特色治疗—穴位贴敷(升提贴等)、针灸、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等;
-
地点:江医院1号楼住院部12楼医生办公室
医院妇科简介
江医院妇科是全国第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痛经病全国协作分组组长单位、崩漏全国协作分组组长单位、胎动不安全国协作分组副组长单位,也是江西省重点专科、江西省区域治疗中心、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江西省研究型学会中西医结合妇科分会挂靠单位。
特色优势
荟萃名中医师及妇科专家于一体,经过历代学科带头人的不懈努力,科室已从单纯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转变为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传统制剂与现代药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体系。
妇科门诊诊室4间,年门诊量达十余万人次。妇科病房、计划生育手术室设备完善,实际开放床位数张,中医特色治疗鲜明,腹腔镜与中药结合、综合治疗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顽固性腹痛,盆腔淤血综合征等。宫腔镜与中药结合、综合治疗月经过多,子宫内膜增殖症(各型功血),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骨质疏松症,复发性流产,盆腔炎、附件炎、输卵管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妇科恶性肿瘤等。
编辑:钟世芳
01
不同颜色的痰,预示不同的疾病!希望你没有~~
02
省中针灸一科“宣阳解郁,通络止痛”针药结合方案的循证评价及方案优化研究
03
江医院(医院)年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招聘公告
04
耳朵反复流脓怎么办?找真凶!让耳朵不再受到伤害!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cvmuc.com/zcmbwh/94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