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智东中医师
经行乳房胀痛,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对此很是困惑,虽说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但是为什么身边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症状,或轻或重,有些人却是没有?到底身体出了什么问题,才会月经前,或者经期出现乳房胀痛,月经过后又消失无踪呢?
下面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去分析了解一下原因:
每值经前或经期乳房作胀,甚则胀满疼痛,或伴乳头痒痛者,为经行乳房胀痛患者。其特点是以经前两周之内出现乳房胀痛为主的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乳房胀满似有硬块,症状呈周期性反复出现。
一般来说,经行乳房胀痛主要是肝气郁结或胃虚痰滞,经前、经期冲脉气血充盛,冲气夹肝胃之气或痰湿阻于乳络,乳络不畅,遂致乳房胀痛。长期精神紧张或抑郁不舒,有久病脾胃虚弱病史,或有盆腔炎性疾病及其后遗症病史的女性更容易发病。
这些女性经前7-10天开始乳房胀痛,经前2-5天疼痛明显,或伴有乳头痒痛者,甚至痛不可触衣,经行后乳房胀痛明显减轻至减退。
经行乳房胀痛如何辩证论治?一、肝郁气滞证
主要症状为经前或经行乳房胀痛,或乳头痒痛,甚则痛不可触衣,经行不畅,血色黯红,小腹胀痛,胸闷胁胀,精神抑郁,时叹息,苔薄白,脉弦。
治疗疗法则: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代表方:逍遥散加减
针灸治疗:疏肝理气,针灸并用,针刺膻中、乳根、期门、肩井等。气滞瘀滞加肝腧,合谷、太冲调气活血;气血不足加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二、胃虚痰滞证
主要症状为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痛甚不可触衣,胸闷痰多,食少纳呆,平素带下量多,色白黏稠,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胖,苔白腻,脉缓滑。
治疗法则:健胃祛痰,活血止痛
代表方:四物合二陈汤加减
针灸治疗:健胃祛痰活血,针灸并用,针刺膻中、乳根、期门、肩井,内关等穴。中焦湿滞,大便黏腻加中脘,天枢,脾胃虚弱加足三里,三阴交,痰浊上扰加脾腧,丰隆祛湿化痰,
真实病例
王女士,45岁,经前乳房胀痛3年余,起初未予理会,近渐加重,近两月月经来潮前10余日乳房即胀痛,伴心情烦躁易怒,月经周期尚属正常,量少,少量血块,色黯红,纳差,上腹部易腹胀,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脉弦细。取乳根,期门,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关元针刺,针后患者胀痛减轻,次月月经前1周又出现胀痛,再依前法施针3次,经前乳胀痛微似无。
针对月经期出现的胸部胀痛,需要科学的进行缓解,这个时候,你不妨坚持这样做。
1、热敷胸部
选用一条干净的热毛巾,用温水浸润,随后拧干,热敷胸部,在这热敷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缓解乳房疼痛,对于缓解乳房不适非常好。需要注意的是,温度不宜过高,温度太高,可能会烫伤皮肤。
2、晚上睡觉时脱去内衣
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期间感觉到胸部肿胀、这时候一般建议脱去内衣,减少胸部的束缚,有助于促进胸部气血的循环、流通。反之,穿内衣睡觉可能会导致胸部气血循环不畅,并可能伴随血液凝滞的发生。
了解了女人刚来月经就可能有胸部胀痛的原因,需要大家提高警惕,在平时,尽量的可以做好准备,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缓解,远离胸部胀痛,最好去咨询一下医生,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哪些病症,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预防调护
1、经前及经期注意保暖,经期身体卫生能力差,应尽量避免受寒、淋雨、接触凉水等,以防血为寒湿所凝,导致月经病的发生。
2、经期不宜过食寒凉冰冷之物,以免经脉壅涩,血行受阻。
3、经期需情绪稳定,心境安和。
特别注意:若久治不愈,并可触及肿块者,或乳头有溢液或溢血者,须排除器质性病变,应定期检查,并及早防治。
医生介绍
欧阳智东
中医师
诊疗科目:针灸推拿康复科、女子医学调理中心
专业特长:擅长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痤疮、更年期综合征、脾胃病、单纯性肥胖、感冒、咳嗽、失眠、颈椎病、腰痛、肩周炎等,尤其擅长亚健康体质调理及焦虑抑郁等情志困扰。
出诊时间:春节期间按当日实际出诊为准
女子医学调理中心团队
女子医学调理中心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傅杰英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的针推硕士崔子贝、欧阳智东等医师团队主诊,本着内外调理、针药结合的原则,运用传统的中医手法,针对不同体质进行调摄保养。
部分资讯来源:微医
执行编辑:徐长卿
主审:芳草
封面及部分插图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cvmuc.com/zcmbwh/945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