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侃侃
人真的是会懒死的,你知道吗?世卫组织公布,懒得运动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而且全球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高达万。
看完这个消息,你脑海第一反应最想艾特谁呢?她or他还在“有了汽车就懒得走路,能坐电梯就不爬楼梯,能网上联络就懒得见面”吗?
赶紧把这个消息转发给她or他吧。因为↓↓
懒是一种病,得治!
人懒也能致死,世卫组织的调查显示——
全球每年有“”万人“懒死”
人可以“懒死”,可能很多人不太相信。但有汽车就懒得走路;能坐电梯就不爬楼梯;网上联络代替当面沟通……种种现代生活却实实在在的催生了很多“懒虫”。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一项近万人的调查显示,86%的人出现了比其实际年龄大4岁才会出现的健康问题。究其原因,懒惰造成的缺乏运动和过度肥胖是罪魁祸首。据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公布,“懒得运动”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据估算,全球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数高达万人,且逐年增长。
十一长假就要来临了,看完下面这些内容,你还想“宅”在家里吗?
不看不知道
南京6成成年人基本不运动
南京市疾控中心曾经对4万多名18岁以上的南京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60%居民体育锻炼频度为每月1次或者干脆不运动。
懒得动,变成胖子就不可避免。调查显示,南京市18岁以上社区居民超重率为32.0%(男性为35.4%,女性为29.2%),肥胖率为8.7%(男性是8.0%,女性是9.2%)。这样,南京人超重/肥胖率就达到了40.7%。
既然不锻炼,那居民又是怎么消磨时间的呢?调查显示,居民用在看电视的时间不少,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为2.04(±1.24)小时。除了看电视,很多人会选择打牌、上网等久坐的娱乐活动。
一看吓一跳
“长坐沙发看电视”死得快
年,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比对了运动量与涉及糖尿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人口统计数据后,推断在年全球总计万去世人口中,“坐沙发、看电视”类型的生活方式每年致死超过万人。
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不少人过的都是“家——公司”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周末更是整天窝在家里哪都不去。可这样的结果你想过吗?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曾经接诊过这样的病例:一名南京年轻女孩因小长假一直宅在家里,从早晨就窝在沙发上吃零食玩电脑,持续两天这种状态后,突然头晕腹疼,并伴有发烧症状,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室被诊断为急性盆腔炎。
懒得动,各类慢性疾病便会找上门。不要小看慢性疾病:统计显示,年,南京全市全年死亡数人,其中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0%。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宅死的案例↓↓↓
不工作独居14年男子“宅”死家中
王小林(化名)曾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但毕业后他没去找工作,每天不做事甚至不愿做饭,最终被人发现“宅”死家中——饿死的。
据报道,王小林生于年,是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杨溪铺镇刘湾村6组人。年3月12日,当邻居再次透过窗口看到他时,他的身体已经僵硬,没人知道他是哪天去世的。
消息在当地传开后,村民们纷纷感到惋惜。据邻居介绍,王小林小时候很听话,读书很用功,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年,王小林从郧阳师专毕业后又到荆州师范学院读书。
年,王小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郧县一所中专教书。由于不满学校的安排,没多久,他就不干了。回到家,王小林很少帮助母亲干农活。有一次,因为干活的事,他与母亲发生争吵,甚至将母亲打成骨折。对于儿子,母亲也失望了,住到了女儿家,一住就是14年。
此后,王小林无人管束更加懒惰。他不做事,整日在村里闲逛。想吃东西,就到别人家菜地里拔点菜。他姐姐每次回家,都给他买些吃的。家里东西吃完了,亲友看他可怜,有时给点钱,他买方便面度日。
饥饿的时候,他碰见什么吃什么。没成熟的果子,地里的花生、玉米棒子,他都拿来充饥。一位邻居说:“一到冬季,王小林几乎只吃蔬菜,全是生吃。就连红薯叶也大把采着吃。”
在村民眼中,王小林就像野人一样生存着,不用厨房做饭,就在家里堂屋用三个石头支着一个钢锅烧水。有两年时间不睡床上,夏天睡在一块木板上,冬天睡在大衣柜里。在近两年里,王小林更加反常地生存着。
但村民们都不认为他是患了精神病。70多岁的老人刘明荣说:“他说话清楚,一般人还说不过他,原来打牌、下棋像模像样,不像有精神病。”村小组组长何宗平介绍,王小林和人们谈论时政时有板有眼,有理有据,根本看不出他有精神病。
年3月5日,王小林的中学老师刘老师路过王家,喊了几声,王小林答应了。刘老师从窗户看到,王小林长发齐肩,露出又黑又瘦的脸。刘老师知道王小林喜欢抽烟,随即向屋内递了一根烟,他发现王小林接烟的手瘦若鸡爪。
一个星期过去了,邻居们发现王小林已经很久没出屋子了。刘老师再次走到他家窗户前,只见他趴在床上,四肢僵硬。村民进屋查看发现,王小林已经死了。
如果你还不够了解,那么请猛戳图↓↓↓
但是,不要恐慌,因为:懒惰是可以克服的↓↓↓
为了大家的健康,赶紧来看看医生的建议吧↓↓
医生建议:每天“心跳加速”半小时
对于不爱运动的人,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建议,每周5—7天,每天累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活动,如快走或者其他相当于步活动量的活动,就足以产生促进健康的作用。一般来说,中等强度运动是指感觉呼吸、心跳有点加快,微微出汗。中等强度活动时,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随着呼吸节奏连续说话,但不能唱歌。
第一招是以千步为尺,以中等速度步行步为一把尺,度量每天的身体活动,各种活动都可以换算为步的活动量,日常生活中的中等速度步行,走步大约需要10分钟;
第二招是要不拘形式,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等;
第三招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时间;
第四招,用力要凭感觉,自己找适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cvmuc.com/zcmbzz/94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