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有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多因分娩、流产、宫腔内手术时消毒不彻底,或腹腔内其他器官感染,或因月经来潮子宫内膜剥脱,使病原体乘机侵入内生殖器所致。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病人体质差使炎症迁延为慢性。急性盆腔炎常表现下腹痛、拒按。伴有发热、寒战等。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不明显,仅有一侧或两侧下腹部坠胀疼痛,经期加重。亦有性交痛,白带多等。
此病属祖国医学带下、癥瘕等病范畴,认为本病多因外邪乘胞宫空虚之际入侵所致。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否则易导致不孕、痛经等。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癥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癥,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瘕,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每以瘤瘕并称。《金匮要略心典》说:“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赵)贵妇人,即为带下医。”所谓带下医,即女科医生。《沈氏女科辑要》引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女科证治约旨》说:“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纵弛,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在《诸病源候论》中还有五色带下的记载,有青、赤、黄、白、黑五色名候,指出五脏俱虚损者,为五色带俱下。
一、就诊中医前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
(3)尿常规
(4)盆腔超声
(5)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蛋白、CA、免疫学检查等。
二、情志调理
1、护士主动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减少复发的机率,同时要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3、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消除患者不安紧张情绪。
4、根据患者的辨证,给予音乐疗法。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肝、神门、交感、脾等穴.
三、起居调养
1、居室要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夏季可在地面上洒些清水,冬季可在火炉或暖气片上放一盆热水,以免空气干燥。
2、急性期要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脓液聚于子宫直肠凹而使炎症局限,病情好转可适当下床活动,以不疲劳为度。
3、在慢性期可用热水袋或盐炒热放布袋内热敷下腹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盆腔组织痉挛。
4、注意外阴卫生,每日用温开水或1∶高锰酸钾液清洗,及时更换内衣裤,使用干净的月经纸垫。注重经期、孕期、产褥期保健,卫生用品要清洁。
5、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经期及月经干净3天内禁房事、盆浴、游泳。
6、避免不洁性交,性伴侣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
7、做好计划生育措施,尽量避免行人流、上环等手术。
8、加强体育锻炼,可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盆腔康复操等。
四、饮食调养
盆腔炎患者宜多饮水,多进食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高热时,可多吃梨、苹果等水果,或用鲜芦根煎水喝,忌吃酸辣煎炸及酒等刺激性食物。此外,还可辨证选用如下食疗方:
1、香椿根白皮:香椿根白皮30克,白糖50克,每天1~2剂,水煎成浓汤,去渣,加红糖调服。或用槐花10克,冬瓜仁20克,水煎成浓汤,去渣后再放苡米30克及大米适量,同煮成粥服食。适用于急性盆腔炎。
2、蕺楂佛荬饮:蕺菜30克,山楂15克,佛手15克,苦荬菜3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或用丹参30克,香附12克,鸡蛋两个,加水同煮,熟后剥去蛋壳,取蛋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饮汤。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饮食以清热利湿的食品为宜,忌食辛辣刺激、生冷的食品。
3、湿热瘀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苦瓜、冬瓜等。食疗方:冬瓜赤小豆汤。
4、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行气、化瘀止痛的食品,如乌梅、柠檬等。食疗方:佛手玫瑰花汤。
5、寒湿瘀滞证:宜食祛寒除湿、化瘀止痛的食品,如桃仁、荔枝等。食疗方:桃仁粥。
6、肾虚血瘀型:宜食补肾化瘀的食品,如黑豆、玫瑰花等。食疗方:黑豆粥。
7、气虚血瘀型:宜食益气健脾化瘀的食品,如桃仁、山药等。食疗方:山药桃仁粥。
五、推拿疗法
适宜慢性盆腔炎
1、以两手手掌按在耻骨联合上的小腹部,向两侧同时旋转摩擦至腹股沟处,再自腹股沟处旋转摩擦至少腹部,重复20~30次。
2、按揉大腿内侧20~30次。
3、将两手互相搓热,以热手搓腰部,两则各18次;再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揉尾骶部,两侧各30~40次。
4、用食指或中指按压气海、大巨、三阴交穴各1分钟。
六、调护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急性盆腔炎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应彻底、及时,以防转为慢性。应用抗生素应足量、有效,如高热不退、有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治疗应彻底、及时,补充每日所需热量与水分,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及止痛剂。
2、热毒炽盛,邪人营血或热人心包,急服安宫牛黄丸,参照感染性休克的防治原则积极治疗。
3、治疗期间应注意发热、腹痛、带下、实验室检查及盆腔体征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4、保持外阴、阴道清洁,必要时床边隔离,防止反复交叉感染。注意经期卫生,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预防炎症蔓延,继发盆腔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盆腔炎复发和促迸盆腔炎消退。
5、本病急性期为妇科危重病,须彻底治疗。本病慢性期病程长,可反复发作。
6、慢性盆腔炎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如何防治慢性盆腔炎、是本病治疗的又一难点。对于慢性盆腔炎,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而中医中药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各地报道了个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力剂及方法。中药内服有按辨证分型遣方用药的,有制成专方成药如冲剂、丸剂、片剂、水利等长期服用的。除中药内服外,用药途径应多样化,如中药针剂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及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等等。总而言之,中医综合治疗比单一疗法效果好。我们应用盆盐炎方内服,配合毛冬青液保留灌肠,四黄水蜜外敷下腹,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良好。
七、体育调养法
慢性盆腔炎患者可采用体育调养法,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其具体方法为:
1、屈伸开合:仰卧,两腿伸直,屈膝,两腿外展,内收后再伸直,反复20~30下。
2、横剪竖蹬:仰卧,两腿伸直抬起至45度,作内收、外展交叉动作20~30下。
3、交腿下蹲:两腿交叉站立,臀部尽量下蹲,然后缓慢站起来,再下蹲,反复20~30下。
八、盆腔康复操
步骤
1、第一节腹肌训练操:采取平躺、脸朝上的姿势,双腿并拢,保持双腿伸直并缓慢向上抬起,当脚抬至20~30厘米高度时,再将双腿缓慢放下。以上动作,每次持续5~10秒,重复进行3~5次。
2、第二节臂髋配合操:脸朝上,平躺在床或垫子上,先抬左臂,同时弯曲右侧髋部和膝关节,使右侧大腿尽量靠近腹部;做完后恢复原位。再换成右臂和左侧髋关节及膝关节,进行相同的动作。重复3~5次后恢复原位。
3、第三节:抬足跟收肛操:采取脸朝上平躺的姿势,双脚脚跟同时缓慢抬起,离开所躺平面的同时吸气做提肛运动,维持5秒后,缓慢放下双腿同时呼气。重复3~5次。
4、第四节屈腿压腹操:脸朝上,平躺,双臂侧平举,手心向上,弯曲双膝,同时将双腿缓慢抬起.使大腿部位逐渐接近腹部,此时双臂抱膝压腹,借助腿部用力挤压小腹部,臀部下方离开床平面。然后将双手放开.双腿缓慢伸直,恢复到平躺的原位。重复做这些动作3~5次。
5、第五节抬身收肛操:脸朝上,平躺,双手在身体两侧,手心朝下,慢慢吸气,收缩腹部,双手按压所躺的床面,借助按压的力量让上体缓慢坐起同时收缩肛门,然后再将上体缓慢地躺下恢复原位。将这些动作重复做3~5次。
6、第六节分膝操:脸朝上,平躺,膝部缓慢弯曲。让双膝缓慢地向外侧分开,并尽力使双膝分开到最大程度,然后再向内闭合,缓慢恢复至原位。将这些动作重复做3~5次。
注意事项
1、练盆腔运动操时要保持自然舒服的呼吸节奏。
2、运动时要量力而行,次数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少到多,逐渐增加。
3、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女性,更要循序渐进。
4、有急性盆腔炎、腹腔恶性肿瘤的患者,不宜在家自行锻炼。
九、药熨调护
1、急性盆腔炎可用炒大青盐克,或醋拌坎离砂克,装入布袋敷于下腹部,可减轻症状。
2、慢性盆腔炎可用川椒、大茴香、乳香、没药、降香各等份,共研细末,加干面粉及高粱酒少许调湿,摊于纱布上,放在痛处,上用热水袋热熨,每日2次。
或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各30克,延胡索、没药、栀子各15克,一起包入布袋中,蒸热后放于下腹部,冷了再换,每次热敷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十、中医辨证非处方中成药推荐
辨证请参照饮食调护
1急性盆腔炎:可酌选:连翘解毒丸、醒消丸等。
2慢性盆腔炎:可酌选:少腹逐瘀丸等。
3、湿热瘀结证:可酌选: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片、妇康口服液等。
4、气滞血瘀证:可酌选:血府逐瘀丸(口服液)等。
5、寒湿瘀滞证:可酌选:桂枝茯苓胶囊(丸)等。
6、肾虚血瘀证:可酌选:妇宝颗粒(冲剂)等。
7、气虚血瘀证:可酌选:丹黄祛瘀片(胶囊)等。
十一、常用单验方
1、黄柏粉2克,空腹时冲服。用于急性盆腔炎。
2、鱼腥草60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急性盆腔炎。
3、阴干的艾蒿30克,百蕊草18克,用毫升水煎至毫升,每日分5~6次服。用于急性盆腔炎。
4、银花15克,连翘10克,鳖甲15克(先煎),红藤30克,生蒲黄9克(包煎),椿根皮9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于慢性盆腔炎。
十二、其他调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湿敷、药熨法、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月经周期。
杏林文强中医特色治疗护理注意事项。
内服汤剂
注意事项
1.服药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
2.服药温度
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
3.服药剂量
成人一般每次服用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内服中成药
注意事项
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
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cvmuc.com/zcmbzz/94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