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避孕是指正常分娩后和剖宫产后恢复性生活时采取适宜的避孕方式。新妈妈在产后需要重视避孕,如不慎怀孕,既不利于产后恢复,损害身体健康,又可导致乳汁分泌量减少,影响母乳喂养。一、产后避孕的误区1、哺乳期不会怀孕2、产后没来月经不会怀孕3、安全期避孕不会怀孕从理论上讲:哺乳期卵巢不排卵,但实际上产妇受环境及情绪变化的影响,经过神经体液内分泌调节,从产后21天起,部分产妇的卵巢就可以恢复排卵。如果不哺乳,月经可在产后的6~8周恢复;如果哺乳,月经可在产后2~8个月之间恢复,也可能直到停止哺乳,月经才恢复。另外,由于产后生殖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刚恢复,导致排卵周期不够稳定,同时受环境及情绪波动的影响,可使排卵期提前或推迟。所以在哺乳期、月经未恢复期、以及所谓的“安全期”,都应该采用合理的避孕措施,避免意外怀孕。二、产后何时可以进行性生活?产后子宫的复旧需要6~8周。子宫内膜的复旧在产后2~3天开始,除胎盘附着部位以外的子宫内膜修复需3周,胎盘附着部位的内膜修复需6周。产后4周宫颈可恢复至孕前状态。阴道黏膜要待卵巢功能恢复,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外阴水肿、充血,也要在产后十余天恢复正常。如果过早进行性生活,可影响子宫的恢复,容易导致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所以,产后复查设定在产后6周,对产妇进行全面检查。产后性生活也应该选择在产后6周后进行为宜,在产后复查时医生将会给予正确的产后避孕指导。三、产后意外怀孕的危害产后意外怀孕可导致乳汁分泌减少,影响母乳喂养。哺乳期不宜做药物流产,而人工流产的手术风险较大。哺乳期由于卵巢功能受抑制,雌激素水平低,子宫肌层组织薄而软,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易发生子宫穿孔、感染、粘连、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剖宫产后哺乳期的子宫前壁瘢痕处薄弱,更易发生子宫穿孔,进而增加了人工流产的难度。少数产妇由于哺乳期闭经,直至孕中期,自觉胎动,才意识到怀孕,从而选择妊娠中期引产,增加了子宫破裂的风险。四、如何选择合理的产后避孕措施(一)激素避孕1、甾体激素避孕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排卵,增加宫颈黏液的黏稠度,抑制子宫内膜增殖,影响输卵管的正常分泌及蠕动,从而起到避孕的作用。2、甾体激素避孕药分为:口服避孕药,注射避孕针,缓释系统避孕药及避孕贴剂。其中短效口服避孕药最常用,是含有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一般于月经期的第5日开始口服,每晚1片,连续21天,停药2~3天后出现撤药性出血,若停药7天尚无月经来潮,可开始下一周期用药。3、优点:避孕效果好,可减少月经量,停药后不影响生育能力。缺点:可抑制乳汁分泌,影响乳汁质量,对婴儿肝脏功能及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如果漏服会影响避孕效果;服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头晕、乳胀等反应。4、甾体激素避孕药的使用禁忌: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急慢性肝炎或肾炎、血液病或血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及恶性肿瘤。因此产后哺乳期不建议使用甾体激素避孕药。未哺乳者由于产褥早期血液系统仍处于高凝状态,一般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可于产后3周应用甾体激素避孕药。(二)宫内节育器避孕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是一种安全、长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措施。1、IUD的避孕机制:IUD对子宫内膜持续存在的机械性压迫使局部子宫内膜产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具有杀精毒胚和干扰受精卵着床的作用,不抑制排卵,不影响女性内分泌功能,不影响哺乳。2、目前应用于临床的IUD多含铜、激素、或药物,支架材料多为聚乙烯、塑料、记忆合金等,常见的有活性金属圆形IUD、带铜宫形IUD、带铜T形IUD、母体乐IDU、吉妮IUD等。圆形和宫形IUD可放置15~20年;T形、母体乐、吉妮IUD可放置8~10年。3、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intrauterinesystem,LNG-IUS)又称曼月乐,近年来备受白癜风十大专业医院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cvmuc.com/zcmbzz/94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