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鼻腔有鼻窦感染也可伴发本病。病原菌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病因由于细菌及分泌物积存于扁桃体窝导致。自身变态反应也可能是病因。
导致慢性扁桃体炎的因素
1、抵抗力过低:通常,如果人体的抵抗力偏低的话,诸如过度劳累、缺乏锻炼、营养匮乏时,扁桃体的抵抗能力就会随之而降低,从而细菌、病毒就会伺机侵入到扁桃体,最终会导致扁桃体炎的产生。
2、邻近组织器官疾病的蔓延:当邻近组织器官的急慢性疾病蔓延至扁桃体时,扁桃体常常会因为难以抵抗而被病菌占领,最终诱发炎症的产生,出现红肿、疼痛、低热、咳嗽等症状,严重时会有高烧(人的体温在39℃以上叫高烧,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形式)不退、呼吸急促等急性症状。
3、扁桃体产生抗体:诱发急性扁桃体炎病菌主要包括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以及肺炎双球菌。最近临床研究发现,有些病人是由于厌氧菌感染所致。当扁桃体由于某种原因抵抗力低下时,此类病菌极易趁机侵入扁桃体,诱发扁桃体炎的产生。
4、细菌、病毒:通常诱发扁桃体炎最根本的病因便是细菌、病毒,而诱发扁桃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便是链球菌。
5、季节因素:通常扁桃体炎的病发,与季节也有一定的联系,诸如换季时,气温起伏过大,导致身体免疫力出现异常,最终诱发扁桃体炎的发生。
6、邻近器官组织炎症:诸如咽喉部位疾病、鼻部疾病以及耳部疾病,都可能导致炎症蔓延至扁桃体,造成扁桃体炎的病发。
7、身体其他疾病:诸如支气管炎、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以及营养不良等的急慢性炎症,也极易导致扁桃体炎的发生。
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少数病人平时自觉症状少或无,多数病人有以下1项或多项症状:
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每年少则1次,多则10余次,间歇期咽内可有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
口臭:扁桃体隐窝内潴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大量厌氧菌感染,常出现口臭。
呼吸、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时,可出现睡眠时打鼾、呼吸不畅、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等。
全身中毒症状:当隐窝内脓栓被咽下时,可刺激胃肠道,或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机体吸收导致全身反应,可出现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症状。
2、体征
扁桃体外观变化:扁桃体和舌腭弓呈慢性充血,黏膜呈暗红色,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千酪样点状物溢出。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但可见痕,凹凸不平,常与周围组织粘连。扁桃体肿大(swollentonsils)分为三度:1度:扁桃体不超出咽腭弓;2度:扁桃体超出咽腭弓游离缘;3度:扁桃体超出咽腭弓接近或达到中线,双侧扁桃体肿大几乎触碰(图4-6-2)。
舌腭弓与咽腭弓变化:呈带状充血,边缘水脚、肥厚、粘连等。
触诊常可摸到肿大的下頜角淋巴结:一侧或双侧,单个易推动,一般无压痛。如有压痛则提示扁桃体有活动性炎症。
慢性扁桃体炎法的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常可发现白细胞增加,并发肾炎或风湿病时,血沉增快。
2、心电图检查:病灶型扁桃体炎可引起心肌炎,心电图会出现心肌缺血、逆钟向转位、窦性心律不齐等异常表现。
3、细胞学检查:扁桃体隐窝涂片检査,可见大量浆细胞、吞噬细胞、白细胞等。
4、免疫血清学检査: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0”效价,可判断慢性扁桃体炎感染情况及对全身影响的程度。
5、尿液检查并发肾炎日时尿蛋白、肌酐、尿素氮检查出现异常。应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扁桃体炎有哪些认识误区?
一、不该切除的扁桃体被切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慢性咽炎或者单纯性扁桃体肥大的病人被切除了扁桃体,结果手术后症状不但无缓解,反而会加重。因此,不但要正确认识慢性扁桃体炎,还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二、误认为扁桃体切了,免疫力会下降:很多人都会担心,切除扁桃体后,免疫力会下降。以后经常会有上呼吸道感染,且很难控制。实际上,这些担心是不必的。腭扁桃体是咽部的淋巴组织,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对上下呼吸道疾病具有一定防御作用,但是扁桃体的这种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降低,甚至消退。人在5至6岁以后,扁桃腺的免疫功能已逐渐被其它器官所取代。反复出现的扁桃体发炎,使扁桃体纤维化,此时的扁桃体就不仅已经失去了防卫的作用,而且吞噬的细菌在腺体隐窝内繁殖,诱使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此时的扁桃体,不但无重要免疫功能,相反对人体危害更大,切除后更为安全。应该说,因慢性扁桃体炎切除扁桃体是利大于弊。
医院耳鼻喉科已开通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cvmuc.com/zcmbzl/94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