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度时为霜降节气。
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近地面空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疏松的冰晶。
霜降时节,云尽天高、木落雁飞。唐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一诗描写道:“风卷晴霜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中医养生学提出“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霜降时节适宜进补,民间有谚语说:“补冬不如补霜降”,强调霜降进补的重要性。
年霜降的时间为年10月23日星期六12:50:58,农历九月十八。
饮食调理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伤津。饮食调养方面,应以淡补平补为原则,同时要注意调补肝肾。可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健脾胃补肝肾的食物,如梨、苹果、白果、芥菜、萝卜、百合、蜂蜜、淮山、牛肉、鸡肉、泥鳅、糯米等食物,少吃冷硬食物,忌暴饮暴食。
推荐食谱:
①猴头菇乌鸡汤
:猴头菇三颗,乌鸡半只,枸杞10g,姜、盐、料酒适量,火腿几片。
:补脾胃,益气,助消化。
:猴头菇洗干净;乌鸡放入加有水、姜、酒的锅里煮沸焯水去腥,之后洗净切块备用;火腿切片;把乌鸡、猴头菇和姜片一起放进瓦锅里,加入适量水、料酒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炖1个小时,后加入枸杞、火腿再炖10分钟,喝前加盐调味即可。
②山药炒木耳
:山药半斤,水发木耳5朵,蒜2瓣,盐、鸡精、油少许。
:健脾补肺、益胃补肾。
:山药去皮洗净切片放入沸水锅里焯30秒后捞出备用;水发木耳洗净焯水备用;把蒜剁碎成末;热锅倒油,放入蒜末爆香后加入焯好的山药片炒半分钟后加入木耳一起炒熟,加盐、鸡精调味即可。
起居调护
霜降时节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既能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也能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早晚保暖,谨避虚邪寒气侵袭,防止因局部保暖不当等造成的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注意开窗通风,预防呼吸道疾病。
情志调摄
秋天是各种情绪病高发时节,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因此,需保持良好的心态,可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旅行、登山等,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情。
中医调护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耳,所以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应到耳廓相应点上。我科开展的耳穴疗法集诊断、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美容护肤等功效于一体的中医非药物全息疗法,可独立诊断多种疾病,余种症状。方便、有效、具有止痛快、止血快、止泄快、通便快等特点。
功效:
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止痛、保健强身、美容护肤,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症:
适用范围广,有效治疗内、外、妇、儿、皮肤、骨伤、五官等各种病症。
中医科简介
我院中医科是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柳州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拥有一支专业、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年轻医疗队伍,目前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医务人员34人,全科现有医师共14人,护士17人,治疗师3人,医务人员共计3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5名,研究生学历9名。
多名医师具有北京、广州等地进修学习经历,拥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科室目前已经形成了临床诊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临床诊疗基地。
目前科室拥有经络测定仪,熏蒸床,牵引床,蜡疗仪,中频治疗仪,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先进设备和仪器。
学科带头人张宏生,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分会常委,柳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在各种肿瘤,糖尿病,高血压,肺部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很深造诣,培养了大批学科技术骨干。
特色技术服务项目有:
一、中医妇科: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痛经、功能性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早衰、黄褐斑、急性乳腺炎、母儿ABO血型不合、胎盘植入、先兆流产、产后缺乳、产后身痛、不孕不育等,特别是配合医学生殖中心对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适时中医综合调理,能明显提高受孕成功率。
二、中医皮肤科:运用壮医药线、穴位埋线、放血疗法、中药熏蒸等特色中医疗法治疗急慢性湿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等各种皮肤科疾病,从根本上调理患者体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三、中医内科:运用中医内服配合针刺、灸法、中药外敷、烫熨等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系病证;心悸、失眠、健忘、胸痹等心系病证;胃痛、呃逆、呕吐、腹胀、腹痛、泻泄、便秘等脾胃系病证;黄疸、眩晕、肝腹水、头痛、中风等肝胆病证;水肿、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肾系病证;癌病、虚劳、消渴(糖尿病)、郁证(抑郁症)肥胖、汗病等气血津液病证。
四、中医外科: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运用经方配合腕踝针、热敏灸、烫熨、中药外敷、针刺、推拿、牵引等特色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颈椎病、骨折术后、软组织损伤、脊柱相关疾病、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cvmuc.com/zcmbyy/946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