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为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发生感染时盆腔内脏器产生的炎症病变,是女性常见病之一。在各类妇科疾病中,盆腔炎的发病率占30%~40%,且逐年增高,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
盆腔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两类:1.急性盆腔炎症:其症状是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盆腔炎包裹形成盆腔脓肿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压迫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等直肠症状。急性盆腔炎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慢性盆腔炎症: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慢性盆腔炎症的症状是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其次是月经异常,月经不规则。病程长时部分妇女可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
急性盆腔炎以西医治疗为主,疗效确切,而慢性盆腔炎的病理以纤维组织增生、局部增厚、粘连、组织挛缩为主,所以慢性盆腔炎易形成输卵管、卵巢粘连包快,且与周围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因而病情顽固,常伴有月经量增多、月经过频、经期延长等月经变化,乃至造成继发不孕,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以瘀滞为主,兼夹湿浊、湿热,但虚证亦渐明显,湿浊、湿热阻滞不仅加剧气滞血瘀,而且湿性粘滞,导致盆腔内器官之慢性炎性病灶渗出、积水、粘连。
炎症到了慢性期时,炎症基本上已稳定。此时由实转虚,虚者在慢性盆腔炎中甚为重要,主要是肾虚、脾虚。肾虚者因病发于下焦,病发脏器为生殖器官,肾主生殖,所以与肾密切相关。肾虚状态下,血瘀与湿浊不易祛除。脾虚者为湿浊所致,湿浊不除,脾土难复。脾土虚则湿浊更盛,所以慢性盆腔炎病理因素复杂,虚实兼夹,寒热并存,已远非“消炎”“清热解毒”可以解决。
我在临床中视瘀滞和湿热之孰轻孰重,灵活运用古方,结合现代药理进行施治。瘀滞偏重则运用少腹逐瘀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失笑散,有炎性包块者加入清热解毒、排脓透脓药物,如:银花、山甲、皂刺等;湿热偏重者,除消除瘀滞外,合用易黄汤,加入藿香、佩兰、冬瓜仁、败酱草、红藤、土茯苓等。其中败酱草须重用。《本草纲目》:“败酱善排脓破溃,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本草正义》亦曰:“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败脓。”
对于慢性盆腔炎导致的盆腔粘连,可用川芎消散化瘀,疗效独特。对于输卵管阻塞者,加用路路通、丝瓜络、山甲等通络妙品。《本草纲目》云山甲:“咸,微寒。。。。。。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
王丹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里白癜风患者吃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cvmuc.com/zcmbyy/94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