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白癜风发病原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4211.html
“雨水”节气到了,俗话有言“春雨贵如油”,“雨水”节气标志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万物开始萌动,“如酥小雨无声洒,润得大地着青裳。”虽然此时尚处数九寒天的“七九”和“八九”间,但冰雪融化,春风拂面,春天真的到啦!此时节天气变化大,“倒春寒”为最大特点,故“雨水”节气时段的养生内容有所变化哦!
“雨水”三候
古时将“雨水”节气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一候獭祭鱼:“此时鱼肥美,獭将食之,先以祭也”,是说水獭把它捕获的鱼都在岸边码放好。但人们看来就如同祭祀时整齐摆放的供品一样。
“雨水”二候候雁北:鸿雁向北迁飞,途经此地。九九歌谣中“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八九雁来”正是候雁北。大雁从越冬地向度夏地飞去,途经我们的观测地,歇个脚,加顿餐,喝口水。
“雨水”三候草木萌动:真正能够使人感受到春意初生的,是草木萌动。雨水开始,草木有些在地下萌芽,有些在地上萌发,仿佛是天人相与的洋洋喜气。
“雨水”节气养生要点
“雨水”节气来源于“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冰雪消融之后,一部分变成了地上流淌的水,一部分变成了由天而降的雨。所以“雨水”节气是立春“东风解冻”的续集,“立春”是开始解冻,“雨水”是全面消融。此节气过程将雾气弥漫,阴雨缠绵,承担了融化坚冰的“攻坚战”。故养生要顺应节气特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春捂”防“倒春寒”
“雨水”节气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现象,易诱发心脏病、高血压、心肌梗塞等,小孩也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春捂秋冻”是有气象学上道理的,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就需要“春捂”哦,并且还要“捂”得恰到好处。“春捂”原则“下厚上薄”,重点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即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足部保暖可让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二、健脾祛湿
“雨水”时节,养生应该着重强调“调养脾胃”。《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雨水过多会导致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故“雨水”节气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平时尽量喝温水,注意食物清洁与保鲜,不可以盲目进补,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肝郁脾虚,脾失健运,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导致一系列的脾胃问题。
另外,春季时段湿冷犹存,“雨水”时节,若用冷水洗脸、洗手,体弱者易受湿寒侵入,洗头后应及时吹干头发,水湿留于发际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若湿发外出吹到冷风则易出现“偏头痛”的症状。
三、养好春阳
“雨水”节气后早晚温差开始缩小,“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人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之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有几种简便方法可以帮助养护我们体内的阳气。
●仙人揉腹
方法:仰卧在床,用手掌按顺时针方向环绕肚脐旋转按摩次。帮助消化排湿毒,也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撮谷道
方法: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
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实际就是收缩肛门,每天次,每次1-2分钟。促进肛周血液循环,对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有显著防治效果,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
四、艾灸调养
“节气灸”是针对各节气于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动机体的潜能,调整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人体更好地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雨水节气灸的主要穴位如下:穴位: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
●中脘穴
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等,如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精力不济、神经衰弱治疗慢性肝炎、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神阙穴
即肚脐眼,可治疗胃炎、肠炎,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等功效。用艾火的药力养护脾胃,效果很好。
●关元穴
关元穴可治腹痛,痛经,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等。配足三里,调理肠胃,治疗腹痛、腹泻等。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足三里
足三里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长期艾灸,可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适合各种脾胃病变。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cvmuc.com/zcmbyf/945545.html